优艾智合赴港IPO:移动操作机器人龙头加速资本布局

小编 42 0

编辑|记者蒋习

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的上市进程,有望成为港股市场首家专注于移动操作机器人的上市公司。

9月26日,香港交易所官方信息披露平台显示,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艾智合)已正式提交上市申请,计划依据《主板上市规则》第18C章在港交所主板挂牌,由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机构。

香港联交所于2023年3月增设第18C章,为具备高成长潜力但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提供了专属上市途径。

若成功登陆港股市场,优艾智合将摘得“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的称号。

优艾智合创立于2017年,专注于为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池、3C电子等行业提供“一脑多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其技术核心涵盖高泛化智能算法及多形态机器人平台,具备环境感知、自主移动与精准操作能力。

优艾智合赴港IPO:移动操作机器人龙头加速资本布局

根据招股说明书,优艾智合是全球范围内较早将具身智能技术投入规模化商业应用的机器人企业之一。以2024年营业收入计算,该公司在国内移动操作机器人厂商中位居榜首。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实体机械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通过多传感器系统实时感知环境、自主学习决策并与物理世界互动,其主要形态涵盖移动操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等。

移动操作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重要分支,集成了移动与操作双重能力。它可依托智能算法动态调整行为策略,适应复杂环境变化,高效完成多样化的工业任务。

自成立以来,优艾智合已完成9轮融资,吸引了软银亚洲、IDG资本、海纳华、蓝驰创投、真格基金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在IPO前最后一轮融资中,公司估值达20.8亿元人民币。

目前,公司最大股东团体由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朝辉,创始人梅雪松,创始人兼CTO边旭及员工持股平台西安优艾共同组成,合计持股约30.24%。其他重要股东包括海纳华、蓝驰创投、软银愿景基金等相关实体。

图片来源:优艾智合招股书

近年来,优艾智合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但盈利状况尚未改善。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78亿元、1.08亿元和2.55亿元,其中2024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36.7%。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27.6%。

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35亿元、2.60亿元和2.00亿元,2024年亏损幅度有所收窄。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4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35.7%。

图片来源:优艾智合招股书

从业务结构来看,工业物流和巡检运维两大场景收入均保持增长。工业物流场景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别为4664.7万元、6244.4万元、1.38亿元和7781.3万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59.9%、58.0%、54.2%和61.3%。

巡检运维场景同期收入分别为3124.9万元、4522.7万元、1.17亿元和4917.9万元,占比分别为40.1%、42.0%、45.8%和38.7%。

公司毛利率呈现持续优化趋势,从2022年的11.2%提升至2024年的35.2%,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至38.1%。

招股书指出,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毛利率较高的半导体行业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高。

在现金流方面,优艾智合目前尚未实现经营活动的正向现金流入,运营资金主要依赖外部融资。2022年至2025年中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分别为1.73亿元、0.94亿元、0.79亿元和1.06亿元;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分别为2.06亿元、0.94亿元、1.42亿元和1.53亿元。

研发投入方面,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8072.2万元、6742.5万元和6239.8万元,金额及占比呈下降趋势;研发开支占经营开支的比例分别为42.1%、38.7%和38.4%。

2025年上半年,公司显著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开支达4264.2万元,同比增幅82.3%。增长主要源于研发团队扩张带来的人力成本上升、研发材料增加以及第三方技术服务费用的提升。

根据港交所第18C章规定,“已商业化公司”需满足最近财年收入不低于2.5亿港元、市值超过40亿港元、研发开支占比不低于15%等条件。

优艾智合2024年收入刚达到商业化公司门槛,尽管研发投入有所下降,但仍符合15%的占比要求。

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本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以下方向:持续加强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建设集研发、运营、组装与测试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以及寻求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投资与并购机会。

当前,机器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2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3675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8.4%。

图片来源:优艾智合招股书

中国市场规模在2024年为287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426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6%。

招股书显示,全球及中国移动操作机器人市场集中度较低,多数企业仍处于技术探索与商业化初期。2024年,仅有少数企业实现规模化收入并突破亿元大关。

按2024年收入计算,优艾智合在全球市场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2.8%;在中国市场位列第一,市占率达7.1%。

优艾智合赴港上市是机器人行业资本化浪潮的缩影。

“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于2024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成为第三家依托18C规则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越疆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仍未实现盈利。

2025年以来,机器人领域企业赴港上市活跃。高工机器人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9月初,已有15家移动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图片来源:高工机器人

企业境外上市审核趋严。根据高工机器人援引的证监会数据,自2023年新规实施至2025年9月5日,境内企业境外发行备案的通过率仅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