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街市营商环境创新:设摊外摆店招实践与挑战解析

小编 39 0

2024年,澎湃研究所受上海市发改委委托,对街市营商环境展开专项调研,涵盖设摊、外摆和店招等关键领域。2025年初,上海推出营商环境8.0版方案,明确提出“建设活力街区,提升烟火气”的举措,特别强调基层街镇作为服务经营主体的前沿阵地,是落实街市管理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2025年已过大半,基层街镇在街市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突破性尝试?这些创新是否具备推广价值,或存在哪些局限?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基于9月16日街镇主官座谈会信息,结合9月22日-24日奉贤区南桥镇实地调研,深入剖析上述问题。

因势利导设“疏导点”,“流动摊贩”以较低成本安心经营

2022年,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发布,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擅自占用公共空间设摊经营,但将“不得”调整为“不得擅自”,允许在指定区域有序设摊,其余视为无序行为并处罚。这标志着法规与实践趋向一致。

2023年,配套《指导意见》出台,将设摊点位细分为管控点、疏导点和特色点。2024年调研显示,设摊监管趋于精细化、严格化和品质化,但多为自上而下管控,商户普遍反映经营困难且缺乏弹性。

2025年5月,市绿容局发布优化设摊治理方案,明确鼓励合规设摊,支持在需求区域增设疏导点。部分街镇积极响应,如奉贤区南桥镇新增便民疏导点和农产品自产自销点。

6月,奉贤区启动“两乱整治”行动,要求在整治乱设摊的同时,合理设置疏导场所并引摊入市。南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姚国平介绍,自6月起,该镇从零开始设立疏导点,截至9月已设4个,包括早餐点和夜排档,均位于城乡接合部,满足产业园区和农村居民需求。

图1 2025年9月,江海南路与平庄西路路口的疏导点,两侧摊贩有序经营(周燕玲 摄)

新政下,城管部门在需求点位附近选址,交由第三方机构市场化运营,负责场地租赁和日常管理。摊贩需持“三证”齐全,缴纳月费数百至1500元即可入驻,相关部门定期抽查油烟与食品安全。目前疏导点摊位基本满员,规模从数家到十余家不等。

图2 2025年9月,航南公路与沪杭公路路口的停车场疏导点(周燕玲 摄)

航南公路与沪杭公路路口原为流动摊贩聚集地,8月闲置停车场被改造为疏导点。一位烤饼摊主表示,入驻后月费1000元,生意稳定且无需担忧执法,雨天还有雨棚保障。八一路与六墩中心路路口疏导点则服务于农村居民,部分摊贩以此为生。

图3 2025年9月,八一路与六墩中心路路口的疏导点,服务周边农村(周燕玲 摄)

城区流动摊贩疏导面临挑战,需平衡人流、空间与居民生活。南桥镇通过疏导点实现多方共赢,但人口密集区选址困难仍是瓶颈。

“商铺码”线上申请,外摆备案制流程简化

外摆位作为设摊延伸,直接关联商铺活力。2025年8月,市绿容局发布规范外摆位措施,旨在激发街区商业潜能。各区快速响应,黄浦区推出“外摆位地图”,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发布首个街镇级指引。

奉贤区自4月在庄行镇和西渡街道试点“商铺码”线上申请,8月推广至全区。南桥镇启动张贴“商铺码”,计划年内覆盖7000多家沿街商铺,并在百齐路、通阳路试点外摆功能。

图4 2025年9月,奉贤区店铺“商铺码”示例,扫码可申请外摆(周燕玲 摄)

商户扫码提交申请,城管现场勘察后1-2天内确定外摆时段与面积,确保道路畅通。截至9月24日,已有十余家店铺获免费外摆资格。南桥镇经发办自4月试行备案制,将审批周期从7-9天缩短至2天,商户签订承诺书即可外摆。

图5 2025年9月,通阳路餐馆新增外摆位(姚国平 提供)

“最美店招”评选,鼓励店铺自主更新

2024年调研揭示,政府统一店招模式易引发权责不清与维护难题。2025年6月闵行区七宝镇店招坍塌事件,凸显安全维护困境。南桥镇转向“以评促改”策略,推动店招个性化与艺术性。

7月启动“最美店招”评选,计划奖励30个优秀案例,奖金1万至10万元,旨在提升城市视觉形象与商家品牌价值。

图6 2025年9月,居民区咖啡店经申请实现外摆(周燕玲 摄)

改进空间:加速政策落地,扩大执行面

上述举措在合规前提下便利了经营主体,但仍有提升空间:政策落地存在滞后,如疏导点设立依赖区级支持,2022-2023年法规到2025年才全面落实;执行力度不足,南桥镇外摆覆盖仅30家商户,占全镇极小比例,需加快推广以应对街区活力衰减挑战。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