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最新公告显示,9月29日,广东百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利食品)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已正式获得受理,标志着公司向资本市场迈出关键一步。
若百利食品成功登陆北交所,将成为该交易所首家专注于西式复合调味品的企业。公司在2025年5月6日完成新三板挂牌后,迅速启动北交所上市计划,从提交材料到通过辅导验收仅耗时三个多月,展现了高效的推进速度。
本次IPO,百利食品计划募集资金11.64亿元,主要用于“全国总部建设项目”、“亨利食品智慧工厂项目(一期)”以及“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强化产能和技术优势。
百利食品核心业务聚焦于西式复合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线涵盖沙拉酱汁、调味酱汁、面包糠、调味粉等多种品类,并延伸至红腰豆等即食配料。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西餐、日韩料理、简餐、轻食、烘焙及家庭烹饪等多元场景。
财务表现方面,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6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7%;归母净利润同期从1.57亿元提升至2.76亿元,复合增长率30.1%。2024年毛利率为31.2%,净利率14.43%。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39亿元,同比增长9.34%,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增幅11.26%,保持稳健增长。
2025年以来,百利食品的业绩增速呈现放缓趋势,需关注后续发展动能。
招股书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97亿元,同比增长9.34%,创下2022年以来单季最低增速。公司主力产品酱汁类调味品贡献78.58%的收入,但平均售价已连续四个报告期下滑,凸显市场竞争压力。
销售渠道方面,百利食品高度依赖经销模式,但近期出现疲软迹象。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拥有经销商超1000家,但经销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4.19%下降至62.74%;线上收入占比仅为2.8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坦言,经销商管理若出现疏漏,可能影响区域销售稳定性。
尽管前五大客户销售集中度较低,但公司对头部餐饮客户的依赖度较高。2024年1-7月,塔斯汀和华莱士两家客户的采购额合计占比达8.9%。若这些客户因经营调整减少订单,或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议价能力变化,将对收入构成直接冲击。
财务数据还显示,公司营收与现金流出现背离。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9.11%,但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19.14%,反映现金回收效率有待提升。
作为调味品企业,百利食品的原材料包括油脂、糖类、淀粉等大宗商品,价格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公司通过多元化供应商降低风险,但2024年预付账款激增118.21%,远超营业成本增速16.65%。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股权结构上,徐伟鸿、卢莲福夫妇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82.34%,形成绝对控股。卢莲福直接持股45%,徐伟鸿持股20%,二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公司决策。
家族成员深度参与运营:徐伟鸿任董事长,卢莲福任副董事长,子女徐梓豪和徐栩莉分别担任董事及总裁助理,实现股权与管理层双重控制。
百利食品与日本丘比公司存在两起未决专利诉讼,涉及沙拉酱乳化工艺和包装设计。公司提示,若败诉可能面临产品停售、赔偿等风险,对经营造成不确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