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致辞,针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提出了三大关键方向:坚定信心、担当尽责和深化合作。同时,他正式宣布了中国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正处于决定性阶段,中国的倡议和方案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坚定立场,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正值《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也是各国提交更新版国家自主贡献的关键时刻。在这一重要节点,中国明确表态将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35年,中国将在全经济范围内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水平降低7%至10%,并努力超越这一目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提升至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20年水平的六倍以上,力争突破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将增至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销售车辆的主流选择,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这些具体数字和详细规划展现了中国根据《巴黎协定》要求所制定的高标准目标,体现了国家的最大决心。中国的承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和深入分析。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在气候问题上的持续努力,重振了全球减排信心。许多专家指出,中国的清洁能源快速发展趋势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为世界绿色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气候变化是影响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性挑战,有效应对需要国际社会凝聚智慧、加强协作并付诸行动。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必须保持坚定信心。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尽管面临一些阻力,但从亚洲到欧洲,从美洲到非洲,乃至太平洋岛国,促进绿色转型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色低碳路径不仅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际社会应着眼长远,坚守信心,持续行动,确保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落实,为全球气候合作注入更多积极能量。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各国担当尽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国家的责任。目前,《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面临自主贡献落实不足、资金短缺、技术能力滞后等挑战。全球绿色转型应注重公平公正,充分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通过转型缩小南北差距而非扩大。各国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履行减排先锋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必须深化国际合作。当今世界面临发展赤字和绿色赤字,同时也存在信任和治理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应携手加强协作,汇聚绿色发展合力,破解气候治理难题,而非在绿色领域设置人为障碍。全球绿色需求巨大,各国应加强绿色技术与产业国际合作,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畅通流动,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全球每个角落。
大道至简,行动为先。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使命,绿色低碳转型的潮流不可阻挡。国际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