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国产替代加速,英伟达市场地位受挑战

小编 1 0

中国AI芯片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国产化替代趋势日益明显。在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本土企业积极布局,逐步减少对海外技术的依赖。

英伟达芯片因美国出口限制和中国安全审查面临压力。美国政府要求对华出口H20芯片需获得许可,中国网信部门则对其潜在后门风险提出质疑,这为国内AI芯片制造商创造了市场机遇。

华为、寒武纪等国内厂商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份额。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表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四年前的95%下降至50%,反映出国产芯片的进步。

2025年7月,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英伟达宣布获得美国政府许可,恢复对华出口H20芯片。但随后中国网信办要求英伟达就芯片安全问题进行说明,引发市场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

H20芯片是英伟达为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而设计的降规版本,性能有所削弱。加上后门争议,中国算力中心和云服务提供商更倾向于采购国产AI芯片。

字节跳动向寒武纪下单20万张AI芯片,寒武纪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扣非净利润9.13亿元,扭转了去年同期亏损的局面。股价表现强劲,一度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

中国移动将十亿级订单授予百度旗下的昆仑芯。昆仑芯已实现量产,并兼容CUDA架构,便于用户从英伟达平台迁移。百度股价在2025年9月上涨超40%,部分得益于自研芯片的进展。

华为采用差异化策略,推动自主CANN生态。由于美国制裁,华为无法在境外流片,转而通过“超节点+集群”方式提升算力。华为计划在2026年推出昇腾950超节点,搭载8192颗芯片,预计在算力、内存和互联带宽上超越英伟达同类产品。

华为在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支持其开发光互联技术,提升可靠性和距离。2027年,华为还将发布Atlas 960超节点,与英伟达NV576竞争。

腾讯云在2025年9月宣布其异构计算平台已全面适配国产芯片,包括华为、寒武纪等产品。腾讯高管表示,会根据模型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芯片供应商。

英伟达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中国。全球AI公司为减少依赖,寻求多元化供应。博通与OpenAI合作生产自研AI芯片,博通股价创新高。

AI芯片设计门槛高,目前仅中美企业具备竞争力。英伟达不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但其垄断地位将被打破。中国AI产业需要安全、自主可控的算力支持,国产替代成为必然趋势。

国产芯片仍面临产能瓶颈。腾讯内部人士指出,华为、寒武纪、昆仑芯等厂商的芯片性能接近H20,但出货量依赖中芯国际等代工厂,良品率和产能提升需时间。在美国制裁下,中国芯片制造能力仍需加强。

英伟达深夜发文 再次强调芯片不存在后门 _ 财新网 _ 财新网 链接1

腾讯云:国产 AI 芯片性能在提升 已全面适配国产芯片 _ 财新网 _ 财新网 链接2

宣布将与 OpenAI 合作批量生产自研 AI 芯片,博通股价创新高 链接5

百度 9 月以来股价涨超四成 自研 AI 芯片获大单 _ 财新网 _ 财新网 链接6

华为力推算力替代路径 轮值董事长详解背后战略思考 _ 财新网 _ 财新网 链接7

华为首次公布未来三年 AI 芯片路线图 希望确保中国 AI 算力供应 _ 财新网 _ 财新网 链接3

英伟达对华出口 H20 AI 芯片获美国许可 黄仁勋再度来华 _ 财新网 _ 财新网 链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