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盛大启幕:引领全球文创产业新浪潮

小编 3 0

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启动。成都发布 图

9月28日晚,成都双子塔的绚丽灯光秀照亮了蓉城夜空,标志着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在交子音乐广场盛大开幕。这场为期一个月的数字文创盛宴正式拉开帷幕,期间成都将携手“王者荣耀”等28个本土热门数字文创IP,推出5大主体活动和10大特色活动,全方位展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全球影响力。

28个顶流IP同台亮相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成都发布 图

随着“十一”黄金周临近,各大城市纷纷推出特色活动吸引游客。成都创新性地打造全国首个数字文创黄金周,以独特方式脱颖而出。这一举措不仅顺应了数字产业发展潮流,更深度挖掘了成都的数字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和IP资源,实现了因地制宜的创意开发。

近年来,成都已成为数字文创IP领域的领军城市。从《王者荣耀》到“哪吒”,从“花局”、《物华弥新》到《遮天》,“成都造”IP不断突破创新高度:《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9亿元全球票房跻身影史前五;690家规上企业构建了覆盖动漫、游戏、影视的IP矩阵,《剑网三》《九州仙剑传》等游戏流水均超百亿元。这些成就源于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硬核实力。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数字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800亿元,核心规模达3819亿元,新文创活力指数稳居全国首位,确立了“世界数字文创重要中心”的地位。

各大IP组团亮相,掀起抢购热潮。成都发布 图

成都数字文创季的最大亮点,不仅在于IP的集中展示和流量效应,更在于它成功构建了从线上IP到线下消费、从单一产品到产业协同的完整闭环,开辟了数字文创推动文商旅体融合的新路径。

一方面,活动通过“票根经济”巧妙串联消费链条。例如,成都市商务局推出的数字文创季电子消费福袋,覆盖全市450家餐饮、13家景区博物馆和60家酒店,将数字流量高效转化为消费增量,释放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全域联动”设计展现了产业融合的广度。成华区在工业遗产空间打造Disco派对与蜀锦科技时装秀;武侯区推出“像成都人在玉林那样生活——民谣生活季”;青羊区引入XR大空间沉浸体验,推动非遗走进年轻视野……这些区域活动共同绘制了“数实共生、古今交汇”的城市新画卷。

成都地铁王者荣耀主题列车上线。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图

这场盛宴的价值还体现在产业生态的聚合升级上。10月23日举行的数字文创生态伙伴大会,将发布《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全球合作机会清单,并宣告国际数字文创产业联盟成立;同期启动的创新应用大赛聚焦AIGC赛道,计划培育1000名创作人才与团队。这种“活动引流+大会聚资+赛事育才”的组合策略,使黄金周成为消费窗口和产业要素对接的创新平台。

成都在政策护航上也早有布局。今年6月,成都推出精准扶持政策包,包含1个总体实施意见和影视、游戏电竞、科幻产业及初创企业培育4个细分政策,以真金白银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为数字文创产业新高地建设注入新动力。

在全球文化竞合激烈的背景下,成都的探索具有行业示范意义。相较于传统“门票经济”,成都以数字IP为纽带,打通内容创作、消费场景与产业合作闭环,实现了从“流量吸引”到“价值沉淀”的跨越。这种模式回应了数字文化产业“价值创新、流量创富、协同共治”的战略需求,破解了城市文旅“重体验轻产业”的难题。

从现象级IP孵化到消费场景创新,再到产业融合链接,成都证明数字文创与城市基因的深度融合能催生可持续动能。随着国际数字文创产业联盟即将成立,成都剑指“全球数字文创高地”的雄心日益清晰。这座城市不再满足于“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标签,而是致力于成为全球文创要素聚合地和产业规则制定者。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融入和科幻文化产业发力,成都数字文创的融合业态将迎来更广阔空间。这场数字文创黄金周不仅展示城市文旅创新,更彰显了以数字力量激活文化价值、以产业生态承接流量红利的“成都模式”。这种模式或许是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