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外交舞台上动作频频,其策略性布局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从打破惯例首访日本与石破茂举行会谈,到派遣特使团访问中国,再到亲赴白宫与特朗普进行长达两小时的磋商,李在明正同步推进与中美日三个大国的关系,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实用外交"执政理念。

韩国总统李在明。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李在明政府调整了尹锡悦时期"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展现出更为务实、均衡的政策倾向。
李在明罕见打破韩国历任总统就职后首访美国的传统,选择率先访问日本。分析普遍认为,此访体现出李在明对韩日关系的战略考量,同时也为后续的韩美会晤奠定基础。
8月23日,李在明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正式会谈,随后发表了17年来首份韩日领导人联合新闻公报。
公报显示,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稳步发展双边关系,包括在安全领域加强战略沟通,推动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建立共同议题讨论机制,促进双方人员交流等。
但公报未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引发韩国市民团体强烈抗议。对此,李在明表示已有预期,仍将继续推进对日合作进程。
与日本之行的和谐氛围相比,美国之行则显得不那么"融洽"。
8月25日,李在明在飞往美国的专机上,就关税问题明确表态称,韩国不会对美方要求轻易妥协。
特朗普似乎也接收到了这一信号,在李在明抵达华盛顿时,仅安排国务院副礼宾长和韩裔美军上校到场迎接,这样的安排堪称"最低规格礼宾"。
但李在明显然有备而来。与特朗普会晤期间,他态度诚恳,对特朗普多有肯定,甚至提到"期待您在朝鲜建造特朗普大厦,并在那里打高尔夫球……他(金正恩)肯定在等着你呢"。
这样的表述让特朗普开怀大笑,现场气氛一度十分轻松。
然而,特朗普突然提出驻韩美军基地的土地所有权问题,打了李在明一个措手不及,但李在明保持镇定、全程微笑、不置可否……
由此可见,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李在明展示出了"能伸能屈""绵里藏针"的外交韧性。

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白宫进行会晤。
在推进对日、对美外交的同时,李在明并未忽视中国这个重要合作伙伴。与李在明启程访美的同时,韩国前国会议长朴炳锡率领的总统特使团也抵达北京。
此次韩国总统特使团肩负双重使命:一是为纪念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33周年;二是向中方转交李在明写给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亲笔信,再次邀请中方出席10月在韩国举办的APEC峰会。
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见时,朴炳锡表示,韩新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同中方共同努力,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密切高层交往,拓展面向未来的务实合作,增进教育、青年等领域人文交流,推动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回正轨。
显然,李在明选择率先访美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感受,派出特使团携亲笔信来华,旨在重申韩国政府对韩中关系的重视立场,避免中方产生误解。
李在明访日访美并派特使访华,集中展现了其实用主义的外交理念。
这种"实用外交"基于韩国自身实际利益,一方面仍坚持以韩美关系为主轴,持续深化韩美日同盟协作,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对华关系,并拓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空间。
长期以来,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的核心主轴,李在明也并未改变这一基本定位。
但与上届政府不同的是,李在明更注重维护韩国的现实利益,例如拒绝修改与美方已达成的关税协议、反对驻韩美军以"战略灵活性"为名重点针对中国、不承诺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这些举措,打破了尹锡悦时期"美国提出要求,则韩国照单全收"的模式。
当然,为了争取特朗普的支持,李在明也提出了"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这样的合作提议。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韩美关系并非全是和谐与合作,一些分歧也正逐渐显现。
例如,特朗普提出的"拥有驻韩美军基地所占土地"要求,无疑触及了韩国的主权底线,李在明虽然用微笑和沉默暂时化解了危机,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如果特朗普仍对韩国土地问题"念念不忘",这一议题可能成为未来美韩摩擦的导火索。
此外,美方对韩美贸易协议的"反复无常",也让韩国对特朗普政府产生了一定的疑虑。

位于韩国首尔的龙山美军基地。
从对华外交举措来看,李在明的"务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拒绝"选边站队"。李在明近日公开表示,"如果仅仅因为我没有与中国断绝关系,就说我是'亲华'的话,那我必须'亲华'"——这一表态既回应了国内"亲美派"的施压,也向中方传递了"务实合作"的积极信号。
二是聚焦经贸合作。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方派出特使团与中方修复关系,也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领域的合作。
从战略层面分析,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韩国若完全倒向美国,不仅会失去中国这个巨大市场,还可能引发中方的"经济反制"。而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既能稳定韩国的出口市场,也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与中方协调立场,避免局势失控。
因此,李在明的对华策略,本质上是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战略平衡,为韩国的发展争取更多机遇。

中韩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此次李在明"访日先于访美"的安排,背后是对"韩日关系重要性"的重新定位。
"慰安妇""强征劳工"等问题曾长期制约韩日关系发展,如今李在明采取"淡化争议、聚焦合作"的策略——既不回避历史,也不将历史问题作为合作前提,这种务实态度为加强韩日合作创造了条件。

历史问题是制约韩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与前任尹锡悦一味强化"美日韩同盟"以对抗中国的"亲日"外交不同,李在明加强对日关系,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与面临类似挑战的日本开展合作。
半个月前,越南最高领导人苏林应邀访问韩国,也印证了韩国拓展多边合作的外交选择。
总体来看,李在明的"实用外交"政策正在逐步实施,呈现出与尹锡悦时期截然不同的政策取向。
对于李在明政府的外交举措,应当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而非简单地加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