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巧妙融合当代人的理想困境、喜怒哀乐与勇敢妥协,使古老神话焕发现实光彩,深度回应观众内心关切
2024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百花齐放,引发全民观影热潮。其中,二维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凭借独特魅力斩获观众口碑,成功创下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新纪录。作为本片编剧兼导演,我深感荣幸能参与这一创作历程。
构建情感共鸣是影视创作的核心追求。《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创作团队始终聚焦小人物视角,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角色体验。讲述平凡人的奋斗故事,历来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母题。剧中"小妖怪"群体在事业打拼中的迷茫困惑,以及对正义理想的执着坚守,精准触达当代青年的情感节点。我们期待通过这部作品,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更能与观众达成心灵共振,传递温暖治愈的精神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创作全程坚守的核心准则。影片灵感源自古典名著《西游记》,却构建了全新原创叙事体系。不同于传统改编或情节扩写,本片采用"经典补写"模式,在遵循原著世界观与人物逻辑的基础上,通过颠覆性视角重构故事,让耳熟能详的神话场景焕发全新艺术魅力。这种换位思考的创作手法,成功打破观众对"妖怪"角色的刻板印象,赋予其立体鲜活的人格特质。同时,影片巧妙融合当代人的理想困境、喜怒哀乐与勇敢妥协,使古老神话焕发现实光彩,深度回应观众内心关切。
探索中式审美表达,是我们在视觉呈现上的不懈追求。许多观众反馈"影片唤醒了童年记忆",这得益于创作团队对上海美影厂经典动画风格的创造性传承——在汲取传统精髓的同时,实现与当代审美趣味、视听语言的有机融合。美术团队历经数十版风格迭代,最终形成独特美学体系:以传统国画为基底,大量运用留白写意、水墨晕染等经典技法,确保视觉呈现的东方美学辨识度;同时借鉴西方绘画透视原理与光影结构技法,强化画面写实质感,提升视听语言的叙事表现力。角色造型设计融合传统连环画精髓,特别参考戴敦邦、刘继卣等国画大师的白描笔法,塑造出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的独特角色群像。
坚守中国故事内核,彰显民族文化气派,是中国动画的精神根基与创作灵魂。除了视觉层面的风格塑造,更重要的是传递中国人特有的处世哲学与民族品格。片中展现的母子亲情互动、晚辈报喜不报忧的细腻情感,生动诠释了中国式家庭伦理;"小妖怪"群体最终选择舍生取义的价值抉择,深刻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推崇的道义担当。"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与"温良恭俭让"的品格修养,深刻影响着中国动画人的创作理念,最终通过银幕作品与广大观众形成深层文化共鸣。
坚持扎根人民创作导向,践行守正创新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根本遵循。当前中国动画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创作团队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相信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上,尊重观众审美需求与市场发展规律,中国动画必将开拓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作者为《浪浪山小妖怪》编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