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发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于美国中部时间26日18时30分(北京时间27日7时30分)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发射基地点火升空,圆满完成其第十次轨道级试飞任务。
本次试飞任务聚焦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包括飞船在轨部署模拟卫星载荷、太空环境下发动机重启性能测试等核心科目。

根据任务规划,火箭第一级"超级重型"助推器在完成推进任务后,将按预定轨迹受控溅落至墨西哥湾指定海域,本次任务未执行助推器回收程序。
直播画面实时显示,"星舰"组合体在发射后沿预定弹道飞行,历时约60分钟完成跨洋飞行,最终精准溅落在印度洋靶区。发射控制中心及现场观礼人群爆发出持续的欢呼声与掌声,标志着人类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试飞原定于北京时间8月25日7:30执行,主要测试科目包括:一级助推器分离与受控溅落、二级飞船进入近地轨道、太空发动机重启验证及模拟卫星部署系统测试。
8月21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星舰飞船高清照片,配图文字"星舰发射准备就绪"引发全球航天爱好者关注。
8月24日发射窗口前夕,SpaceX技术团队在最后时刻宣布推迟发射,官方通报称"地面支持系统技术参数异常",暗示发射平台及配套设施存在待排查隐患,未披露具体故障细节。

作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超重型运载系统,"星舰"由70米级"超级重型"助推器与"星舰"飞船两级构成。该公司此前成功验证的"发射塔双臂捕获"回收技术,开创了运载火箭回收方式的新纪元。
此次试飞的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人类在低成本进入太空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星舰设计目标涵盖近地轨道运输、载人登月及火星殖民任务,自2023年4月启动首次轨道试飞以来持续迭代改进。
马斯克在今年3月的技术发布会上透露,星舰计划2026年底搭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执行火星探测任务。按照研发时间表,载人火星任务"乐观预期2029年实施,保守计划2031年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宇航局(NASA)2027年重返月球计划中,星舰飞船被指定为载人登月舱的核心载具,其技术成熟度直接影响载人深空探测进程。
航天领域专家指出,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发过程中,遭遇技术瓶颈与发射延迟属行业常态,尤其是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等多项突破性技术的星舰系统。
本次试飞被业内视为SpaceX技术攻坚的关键节点。今年前三次试飞中,星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技术故障:第七、八次试飞实现助推器回收但飞船解体,第九次试飞则发生助推器爆炸事故。
2025年1月和3月进行的第七、八次试飞中,火箭一级助推器成功完成"筷子机械臂"发射塔回收壮举,但二级飞船在上升段出现结构失稳导致解体,当时形成的"太空流星雨"现象引发广泛讨论。
今年5月的第九次试飞中,星舰从得克萨斯州发射场升空后,一级助推器在分离过程中发生爆炸,二级飞船随即失去姿态控制,任务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