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民国时期家庭工业社创始人陈蝶仙(1879-1940)的商业传奇,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的场景尤为经典。当时他在孤山西泠桥北设立的无敌牌化妆品商场,以特制喷水泉喷洒花露水,香飘数里的奇景引得游客竞相以丝巾承接,成为轰动一时的营销案例(周瘦鹃:《湖上的三日》,《旅行杂志》1929年第7期)。尽管这段记载的细节有待考证,但现存史料清晰显示,无敌牌花露水在1920-1930年代的报刊广告中频繁亮相,与擦面牙粉等产品共同构筑起陈蝶仙的"美妆帝国"。在梳理这些泛黄广告时,一个高频出现的"媚梨"标识引发学界关注:这个伴随无敌牌出现的神秘名称,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时代密码与商业智慧?

图1 带有“媚梨”字样的无敌牌花露水广告例子(图片来源:《申报》1936年4月30日)

图2 带有“媚梨”字样的无敌牌花露水广告例子(图片来源:《申报》1936年6月28日)
现存广告资料显示,"媚梨"二字常以特殊版式紧随"无敌牌"出现(如图1、2),显然并非独立品牌。自1918年创办以来,家庭工业社凭借"无敌牌"的谐音双关("无敌"与"蝴蝶")及"BUTTERFLY"商标设计,在1930年代中期已成为国货美妆的标杆。当时企业将花露水等新产品统一使用无敌牌标识,这种品牌集约化策略在市场扩张期极具商业合理性。那么,"媚梨"这一独特称谓究竟承载着怎样的品牌战略意图?

图3 无敌牌花露水广告例子(图片来源:《申报》1930年6月28日)
1930年6-7月间的一则广告(图3)为破解谜题提供关键线索。该广告虽未出现"媚梨"汉字,却标注英文"BUTTERFLY & MARIE’S FLORIDA WATER",揭示出"媚梨"实为"Marie"的音译。这种双语命名策略既采用国际通用的"Florida Water"(佛罗里达水)定义产品品类,又通过"媚梨"的音译传递"美丽"、"魅力"的美好寓意,精准契合女性消费者心理。历史学家林郁沁在《美妆帝国蝴蝶牌》(陶磊译,上海光启书局,2023年)中指出,这种文化符号的商业转化,正是家庭工业社"民间工业主义"的创新实践。值得注意的是,陈蝶仙早在1912年小说《鸳鸯血》中就塑造过"小字媚梨"的女主角,1923年词作《新美人发·沁园春》亦有"媚梨香重"的描述,显示这一意象早有文学积淀。但深入研究发现,"媚梨"品牌的塑造实非陈蝶仙一人之功,其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商业协作网络。
循着品牌建构的脉络,另一位关键人物浮出水面——与陈蝶仙之子陈定山交好的文学名家周瘦鹃(1895-1968)。作为家庭工业社创始股东兼广告顾问(见陈巍《周瘦鹃小传》,1995年),这位南社才子与陈蝶仙渊源深厚:早年陈蝶仙主编的《游戏杂志》《申报·自由谈》多次刊发其作品,周瘦鹃创办的《礼拜六》杂志亦由陈蝶仙的中华图书馆出版。尽管林郁沁著作中对周瘦鹃着墨不多,但现存史料表明,这位"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在品牌视觉塑造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4 《媚梨霜之说明》,《紫兰花片》1922年第4期
周瘦鹃创办的文学刊物《紫兰花片》1922年第4期刊载的"媚梨霜"广告(图4),首次将西洋女子肖像引入产品包装。这款实为爽身粉的产品,被描述为"媚梨女史Miss Marie Harris定制",采用法国无铅工艺制成。值得注意的是,该摄影肖像仅见于此期杂志,而同期刊物中其他外国女性影像均未用作商业代言。更具深意的是,1922年底《江苏省公报》(1922年第3200期)记载,家庭工业社以"无敌牌媚梨霜"申请出口南洋及法国里昂的免税资质,这种将产品与法国美妆传统绑定的策略,既提升国际形象又获得政策红利,揭示出"媚梨女史"很可能是精心设计的营销IP。
……准农商部第一四六零号咨开据家庭工业社呈称窃商公司续出无敌牌媚梨霜等各种货品,均系机器制造,兹为运销南洋星[新]加坡及法国里昂等处,谨呈样品三份,乞赐核转,概免重征,出洋则免税,以兹提倡而利推销等情……
后续史料进一步证实周瘦鹃夫妇在"媚梨"品牌塑造中的核心作用。1923年《申报》两则优待券广告明确记载:"媚梨霜委托人实则为《紫兰花片》主笔周瘦鹃",产品香味由"瘦鹃夫人审定"。其中《紫罗兰之优待券》详细描述:"瘦鹃生平雅好紫罗兰花,特嘱天虚我生制成紫罗兰爽身粉,浓香艳美,装用莲蓬式美术铁瓶,上印Miss Marie Harris女史七色照相"。这一记载与郑逸梅《家庭工业社和陈蝶仙》的回忆相互印证:"[陈蝶仙]为周瘦鹃夫人胡凤君特制紫罗兰粉,因瘦鹃有紫兰小筑,夫妇双栖其间"。
《紫罗兰之优待券》:瘦鹃生平,雅好紫罗兰花,特嘱天虚我生制成一种紫罗兰之爽身粉,浓香艳美,无以复加,爰经家庭工业社担任发行,以公同好,装用莲蓬式之美术铁瓶,上印Miss Marie Harris女史之七色照相,美丽绝伦,仍以蝴蝶为商标,定名为(无敌牌爽身粉)The “Butterfly” Scented Talc Powder。每瓶定价三角,如凭此券向购,祗收七折,实洋二角一分,大号瓶高六寸,定价四角,七折减[祗]收二角八分,邮费另加,每单纯费二角,可寄六瓶或大号四瓶,如寄十二瓶或大号八瓶,祗需邮费三角,惟边远倍费之处,照邮章加算。请与上海小西门新马路家庭工业社或棋盘街著易堂购取可也。(1923年7月18日)
《一星期优待券:紫罗兰化妆粉(瘦鹃夫人审定)》:瘦鹃主人、前[嘱]制紫罗兰爽身扑粉,一时用者交相赞美,兹复为制化妆粉一种,其香味系为瘦鹃夫人所审定,故浓郁幽艳,较前尤为冠绝。原料系用锌养粉为主,益以过养化镁,于化学功能,有漂白之作用,故敷用此粉,毫无铅毒,不但除去雀斑黑痣,并能使皮肤渐渐转白。每盒容量,足敷三月之用,装以五色锦绸,上加媚梨女史小影,富丽堂皇,迥殊凡品,以为闺阁赠遗,询无上之妙品也。分圆盒、椭元盒两种,定价每盒二角半,邮费另加,单纯费二角,可寄六盒,如购半打,实收一元,外埠邮费照加,但须剪附此纸,于本星期内有效,逾期概照原价。外埠以发信之日为准,不满半打者,不折不扣。家庭工业社启。(1923年11月4日)
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在"媚梨"产品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广告中强调的"镁养"(氧化镁)原料,源自陈蝶仙在无锡创办的"中国第一制镁厂"(图6),这种从上游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使家庭工业社在1920年代就能实现"机器制造"的品质承诺。1923年9月《申报》广告显示,媚梨系列已发展出六种化妆粉,涵盖"紫罗兰粉"、"亮银盒化妆粉"等细分品类,包装采用"五彩照相"、"凿花烹银"等工艺,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

图6 无敌牌中国第一制镁厂(图片来源:《申报》1920年11月14日)
更具突破性的是"媚梨"形象的多媒体传播策略。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将周瘦鹃早年剧本《爱之花》改编为电影《美人关》,女主角定名"胡媚梨",其敢爱敢恨的摩登女性形象引发观影热潮。影片中"媚梨"身着西式长裙、烫发红唇的造型,与产品包装上的西洋女子肖像形成跨媒介呼应。这种将商业IP植入电影叙事的创新手法,使1929年西湖博览会期间推出的"铁盒媚梨粉"、"媚梨牙粉"等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知。

图9 《美人关》剧照之一,展现高人杰、胡媚梨、尚剑帆的三角关系(图片来源:《明星特刊》1928年第29期)
作为民国美妆品牌国际化探索的典型案例,"媚梨"的兴衰折射出早期民族工业的商业智慧。这个融合了文学IP、电影传播、原料创新的品牌符号,在1930年代中期逐渐淡出市场,但留存的广告史料为研究近代商业文化提供了鲜活样本。当我们在老报纸中重见那些印有"媚梨"字样的香水瓶时,看到的不仅是一款化妆品,更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变迁与商业创新的生动见证。
(笔者注:反复出现的广告图片资料只注明已知最早的发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