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机场正式破土动工。这座承载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梦想的航空枢纽,经过十年精心筹备,终于从规划蓝图变为建设现场。
8月27日,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本文图片均为鹤岗市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国家"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重点工程,该机场按照4C级标准设计建造,总投资10.66亿元,将建设一条2500米长、45米宽的跑道,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0吨,计划2027年实现通航。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分类标准,"4C"等级机场可满足波音737、空客A320等主流民航客机起降需求,此类机型座位数在150-200座之间,航程覆盖国内主要城市。机场建成后将结束鹤岗无民航机场的历史,为城市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产业新生,"云端载墨舞"黑金振翅
鹤岗市曾因煤炭产业兴盛,也面临资源枯竭带来的转型挑战。近年来,当地政府确立了以煤炭产业为基础、石墨等新兴产业为引擎、现代农业为支撑、文旅与开放为动能的"四轮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破解"一煤独大"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鹤岗石墨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已探明矿石量达22.89亿吨,具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等优势。依托这一资源禀赋,鹤岗全力打造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2019年引进中国五矿集团投资70亿元建设石墨产业一体化项目。目前全市已集聚37家石墨企业,形成从矿山开采到负极材料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建设具有特色的国家级零碳石墨产业园。
萝北机场选址距亚洲最大单体石墨矿仅70公里,建成后将大幅提升高端商务往来和精密设备运输效率,为"中国石墨之城"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提供交通支撑,助力鹤岗打造产业转型示范城市。

鹤岗机场鸟瞰效果图
翠色倾城,"公园里的家"客忘归期
在产业转型的同时,鹤岗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财政支出8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绿色转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截至2024年底,鹤岗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5%,拥有公园23个、广场24个,口袋公园遍布城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2252.005公顷。其中由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改造建成的公园广场达3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9平方米。龙江三峡、嘟噜河湿地、原始红松林等生态资源和"东方白鹳最北故乡"品牌,共同构成"公园里的家"城市风貌。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与冰雪旅游项目协同发展,推动游客量增长近50%。机场建成后将解决交通瓶颈,让北疆生态旅游资源更便捷地对接全国市场。

鹤岗机场航站楼夜景效果图
北雁衔春,"暖巢筑新梦"引凤来栖
曾因低房价引发关注的鹤岗,正展现城市转型的新面貌。
在产业升级与生态改善的双重带动下,鹤岗推出"六优惠、六共享"政策组合,提升城市吸引力。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9年的3.58万平方米增长至2024年的14.7万平方米,2025年二季度同比再增37.1%;新建商品房均价从3046元/㎡稳步提升至3860元/㎡。二手房成交量从2019年6953套增至2024年16304套,增幅达134%。外地购房者比例显著提高,从2019年1134套(占比16.31%)增至2024年5680套(占比34.05%),每三套房屋交易中就有一套为外来人口购买。
较低的生活成本与完善的公共服务,持续吸引"数字游民"和创业群体定居,为城市注入新活力。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市通达性,扩大"宜居鹤岗"品牌影响力。
疆域无界,"开放新时空"边关破茧
机场建设将补齐鹤岗立体交通网络的最后一块短板。
作为中俄边境重要城市,鹤岗拥有235公里边境线和两个国家一级口岸。机场建成后将与高速公路、佳鹤铁路(动车46分钟到佳木斯,3.5小时达哈尔滨)共同构建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使鹤岗深度融入哈尔滨两小时经济圈。这将提升对俄边境贸易效率,拓展跨境旅游和产业合作空间,释放边境城市开放潜力。
壮志凌云,"十年磨一剑"终展蓝图

鹤岗机场航站楼内部公共区域效果图
鹤岗机场项目自2015年启动谋划,2016年纳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2017年完成选址批复,2022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复,2024年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8月27日,新建鹤岗萝北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一场跨越十年的转型攻坚。从传统煤矿产业到石墨新材料研发,从资源枯竭困境到生态宜居城市,机场建设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跨越。对于鹤岗而言,机场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转型发展的信心象征和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如今,鹤岗正以机场建设为契机,加速推进从"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转身。
蓝天之下,鹤岗的转型发展踏上新征程。